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綠農講座

       今天這位老師放棄原本即將就要推校的高中教師任職,毅然決然投入台灣綠農的衝勁裡,他的精神真的很令人敬佩,多少人嚮往著穩定規律的退休生活,而洪老師展現了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愛,老師說了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再算你對務農不了解,別擔心,土地會教你!」這點我相當認同,大自然其實教導了我們很多事情。當水土保持持不好時,就會地層下陷或土石流,一旦有甚麼對土地負面以及未來生活環境有影響的行為出現後,土地會很快地用一些災害告訴我們我們做錯了,但是人類似乎不太理解大自然給我們的這些明顯地警訊,老是在資本主義下進行短視近利的環境永久傷害,永續的概念對人類來說好像只是一種標語,真正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都不帶頭做,反而是我們這些平民再做抗爭、成立組織去呼籲,用比較微薄的力量去影響大權力,慢慢地實施,很慢、慢到我懷疑等到那些權勢人物覺醒後地球已經像癌症末期般病懨懨而無可救藥。
        雖說如此,身為一個學生,我實在沒勇氣像洪老師一樣,放棄所學、放棄家裡的期待、放棄自己的夢想,轉身去做一位綠農,說真的,我還真沒這個勇氣,我相信我還是保有人類最初始的特性--自私,這點很矛盾卻又很真實,我無法像一些偉人一樣完全為社會犧牲奉獻,而一生艱辛又無顯著效應,我做不到。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爭議性的觀點與自我認知的掙扎,學生們常常聽了很多演講,覺得動容或充滿認同,但是實際行為上回饋講者的卻是鮮少爾爾,學生們普遍還是嚮往多金高地位的未來願景,或者朝自己的夢想邁進,但我們不是不懂台灣這塊土地的重要,只是一個人的一生有限,大多數的我們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和維持永續概念的衝突裡往往選擇了近利......於是又回歸人類的本性---自私。
        現階段的我,我只能說我會改變消費習慣去買綠農產品並呼籲身邊朋友以及親戚一起行動,另一方面會多多關注這塊的議題,有機會了解後並宣揚,這是我現在唯一敢保證做得到的部分,其餘更投入的行動我想可能要等我老一點或真的受到甚麼重大激發我才有可能全身投入這塊,現今起,我盡可能地做身為學生身分能夠做到的事情------改變消費習慣。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從存錢開始的婦女運動

        這位演講者Lupy讓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母親,從小媽媽就一直很省,也一直灌輸我存錢的觀念,久而久之我就養成了儲蓄的好習慣,這習慣一直陪伴我到了大學就有了很明顯效果,我很少打工幾乎沒有打工賺的零用錢,只有偶爾因為吉他社關係接接音樂表演有一點點的外快,家裡給的生活費也和一般大學生差不多,但是我總是在大夥要出去旅遊的時候是唯一一個沒有喊下個月要窮死的人,原因很簡單我很會存錢,我是一個如果存款沒有一定數目我就會沒安全感的人,這點我覺得我的同學和很多大學生完全沒有這種概念,有更扯的是買了很多網拍,但這個月生活費明明就已經花光了她還是下標,問他沒錢怎麼趕下標,他的回答竟然是反正或來的時候就下個月,這樣就有錢付了,這種觀念對我來說根本是匪夷所思。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我有位朋友平常幾乎每天一杯星巴克,他生活費也沒有特別多也沒有打工,基本上對學生來說天天一杯星巴克這是筆龐大的支出,他也因此常常沒錢做別的休閒,但其實我很好奇星巴克咖啡真的有比較好喝嗎?後來我自己去買我個人是喝不出有那裡特別好喝拉,但或許我品味比較差喝不出來,於是我就拿我朋友做了點小實驗,我把壹咖啡、85度C、city coffee和星巴克各買一杯,然後用一樣的杯子裝給他喝,請他喝出哪一杯是星巴克,或哪一家比較好喝,結果好笑的結果出來了,他覺得最好喝是壹咖啡的,而壹咖啡和星巴克的價差是一杯80$,這很明顯代表了一個現象,很多人都是在買品牌,不是在買實質的商品,喝星巴克沒有比較好喝而且還花更多錢,如果說你是在"星巴克裡"喝咖啡會比較開心的人,或許花那些錢換來的心態愉快與在那裏的念書效率之類的還可以說點通,但是若是外帶那會甚麼要買比較貴又沒有比較好喝的星巴克呢?
       我想表達的是,花錢要花對地方這才是存錢的最根本之道,把所有的錢花在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地方,那你一定會是很會很會存錢的人,最會賺錢的人是最會存錢的,最會存錢的人也是最會賺錢的。媽媽的影響力也相當大,應該說是家庭主夫或家庭主婦,帶小孩的那位將會深深影響小孩的許多觀念,因此爸爸和媽媽到要以身作則有良好的典範給小孩才是孩子們最優秀的老師兼父母。
                                                     
 存錢本身就是一種賺錢的行為。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主婦聯盟基金會到合作社的共同購買運動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合作社,我之前只有聽說過小學可以買東西的合作社,聽了這次的演講後才知道合作社一直都在且一直堅守著很棒的理念,但是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裡這樣類型的團體組織很容易變質,就像這位媽媽所說的,很多人都會來問說哪些東西便宜才來買,把它當作一種另類商店一樣,而有時候有些健康的商品可能價格偏貴,大家就不買了,可是人類很容易忽略總機會成本,考慮的影響層面往往過於太短視近利,好似每位民眾都是商人一樣,只賺眼前利益不管往後結果,完全缺乏永續的概念,而之後我們就像溫水煮青蛙慢慢地被我們自己所製造的惡劣環境所吞噬,或許不在這代但是就在下一代未必不可能。
        演講中我對講著其中一個論點相當有興趣,那就是台灣食物要自給自足這點,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我們的生活物資有將近70%是仰賴進口,這雖然表現了我們善用國際貿易來維持社會需求,但是也表明說一旦沒有了國際貿易,我們幾乎是完全等著垮掉,但是身為國土這麼小的國家,我們必須在食物能夠自給自足以外還有提升國民經濟,我覺得這點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如果走向衝經濟,農業勢必將成為弱勢,不是因為人為或甚麼的,存粹因為台灣國土面積小又位居東亞貿易中樞之交點,理當善用地理位置這種天然優勢去創造下一個經濟奇蹟,但是這又牽扯到台灣農業的爭議,要馬真的成為國際貿易中樞,要馬成為注重農業或轉型觀光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若要兩者並行也不是說不可能,但是以台灣這麼小的島嶼來說真的非常有難度,希望未來台灣產業轉型可以轉得很成功。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Environmental Hormone Crisis

         Environmental Hormone 這個東西第一次看到是在寫IELTS考題的時候,後來寫完那個題組才知道我們生活周遭有這麼多潛在的危險源,而這次演講再次驗證了這項議題不是說說而已,這項研究原來早就在1950s就有人發現問題了,只是那時幾乎沒有人理會大家就忽略它了,直到近幾年才被廣泛地拿出來討論,知與不知造成的後果往往難以想像,很多事情政府不該瞞著人民、不該自私地只為自己周邊或國家利益著想,要為全人類著想。
        影片中提到捐精者的精子數量逐年減少,和以前的正常標準已經放寬為原本的1/6,六倍之差真的很可怕,精子與卵子受精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了,現在男性的精子數更少,顯然地,不孕的情況將會變得越來越常態,而最慘的將是你我未來的小孩。人類的危機意識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我們對chronic的一些病和負面危害真的很沒有感覺、只要不是近期內會有急迫性危害的事物,我們好像就想不到這麼多了? 舉個智慧型手機的例子,很多人不知道是不知道還是聽聽就算了,大家常說螢幕小對眼睛很傷,這真的是慢性傷害,每個人的視網膜一輩子能夠接受光和射線的時間是有限的,就跟相機的感光元件一樣,你短期間狂拍照狂錄影,很快地就會壽終正寢,就要荷包失血去買新的感光元件了,人的眼睛,同理。我們處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人的思維理當也要趕上高科技,不能只是眼見為憑、短視近利,許多慢長久性的機會成本都應該要考慮進去,若不這樣做,將來就不會是"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而是"人為來自科技",我們將成為科技的奴隸,我想這是全人類都不願面對的情況。
        對於環境荷爾蒙我們個體能做的,就是盡量不要用塑膠袋、雙酚A之類的產品,還有許多一次性的產品也盡量少用,可能大家會想說偶爾用或許不會怎樣但是這些 Toxic poison products are ACCUMULATING in our bodies.所以最好是用積極一點的心態去拒絕這些產品,當大家都不用時,生產者相對地也就不會去製造了。或許我們短期內無法根絕這些有毒物質,但是不做就沒有機會、不做就是在慢性傷害、不做以後就沒有下一代,我們人類自己號稱是最有靈性的動物,如果這些事都做不到我們就真的枉身為"人"。



從你我做起吧!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城市遊民觀察筆記

       這次的演講異於前幾堂課的都在討論核電問題,但是也是個需要被關注的社會議題,遊民問題一直以來一直被社會邊緣化,大家都默默的接受遊民的存在,好像這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一樣?但這是個長久以來無法被改變的社會問題,雖然一不部分也可以說是遊民自己自願當遊民的,但是把原因更深入的探討,我們可以發現社會大眾也都有一部份的責任在,一個高度成熟發展的社會的人民,應該隨時注意社會的不良現象並積極地改變它。
       從演講者的論述中可知,除了最主要的因素----失業外,還有諸多不可抗力或需要社會關懷的原因,許多人總是心想:為什麼遊民要當遊民? 但是有沒有想過:遊民怎麼可能想當遊民?
若要解決這項問題,老實說,我目前還真的想不到一些辦法或建議,如果社會給予遊民的收容所環境更好,或許可以減少一些在街頭的遊民,但是這並不是治本而只是治標,因為遊民他們還是遊民,我們只是提供給他們一個能不再外吹風淋雨、不被市民踢來踢去的臭皮囊罷了,他們終究還是沒有屬於他們的家。關於這點除了需要社會大眾的努力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遊民的心態必須是積極正面的,若他們沒有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政府與熱心的社會大眾再怎麼幫他們也是成效非常有限,態度對於人生影響的層面實在太廣了。
      總括來說,我認為遊民這種邊緣人是不太可能消失的,這是一定程度的個體效應,在許多先進國家,儘管他們的福利和社會救助再好,我和爸媽去旅行時還是在地下道與公園裡看到不少遊民,這是個社會現象,雖然不太好但是會一直存在,我們社會大眾的努力頂多減少遊民數量但是不可能將他們根絕,但是大家還是得努力也希望政府能夠有更好的方案,民主社會不可能完美,但是我們可以盡善盡美。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重新思考零核電

     今天又是核電主題,但是重點不再核電的優缺點,這些前幾堂課就有探討過了,我也有自己的立場是廢核能,並盡可能在短期內發展其他再生能遠以取代核電。
       這次的講師是目前上這堂課以來覺得最有深度的,他來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演講中又再次說明了核電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但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課堂快結束時,講者說明了台灣的遊行與人民的心態以及無力感的成因。我從國中開始就有略為關心政治,但是到了高中以後,由於貪汙頻繁,以及新聞時常報導政治的黑暗面,從此完全不理會政治,認為那是一個沒有必要接觸也不想接觸的領域,但上了大學,觀念有慢慢再改,或許長大了會開始注意一些社會時事,會開始關心那些政策會影響得自己未來的利益,但是還是抱著對政治相當排斥的態度去消極面對。課堂中其中一為同學提出了:為什麼學生餐與社會行動感覺是充滿無力感的?  這個問題我也困擾自己很久了,看到國外的遊行社會運動,雖說有時可能太過激烈但是他們的政府似乎都會因該次遊行而做些政策上的改變,也就是說他們的社會運動是有達到較高的效果的;反觀台灣,我們雖號稱是民主化程度數一數二國家,但是每次的遊行和社會運動最後總是無法改變政府的政策,說現實一點,有點像兒戲。政府根本不痛不癢,等聲浪平息後就繼續他們的所作所為,這點我和講師的觀點相當一致--台灣的社會意識還不夠成熟。
        "你不碰政治,但是政治他會來碰你。"這句無非是我現在的心情,我打從心底討厭政治、咒罵政治、長久的政治惡鬥讓我看衰台灣,然而,不碰政治真的無法對自己身為台灣公民與民主化的社會交代,就像講師說的,現在的過程中,或許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社會有慢慢的在帶動不是自掃門前雪的風潮,人民開始會關心家門以外的社會、開始會想下一代的未來,雖然很慢但是有成長,我們需要持續成長直至成為成熟的社會,那個人民聲浪會使政府懼怕或做改變的社會。
       舉個近例,這陣子facebook上流傳國外有待用咖啡的文化,台灣人也想學習但是很多人是把做這種善事當成炫耀的心態而po上網,明顯地,這顯示我們社會的不成熟,因為我們無形的道德標準還沒達到那個層級,因此會有人覺得做這件事違反大眾的道德標準,因次覺得自己勝於常人而PO上網炫耀,這是不對的心態,我們的社會需要變得更成熟,但這需要時間去讓更多的民眾了解----人民即是政治這個觀念需要被embedded deeply in our mind。
       社會運動的結果或許時常給我們打擊與無力感,但是無形中我們的社會在逐漸的成熟,這點我們知道也堅信著,多參加像"綠色公民組織"這類的團體,找到自己心中訴求的同好,彼此打氣是推動社會進步很好的方法,希望下半年去英國念書時可以先去觀摩成熟社會的社會團體是甚麼樣子,去參加並學習,回國後和國內的社會團體比較檢討改善,努力學習如何當個成熟社會的公民!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談公平貿易與繭裹子創業歷程

     這次的主題和之前一周一樣是"公平貿易",公平貿易這個東西我是這學期修了這堂課才第一次聽到,之後回家問爸媽,他們竟然有聽說過,但是真正的意義他們也不清楚,可見"公平貿易"真的該被更多人知道,當我知道他背後的意義後,我就決定以後只要能買公平貿易的商品一定會去買,尤其明年要去"公平貿易"的發起國--英國念書,更讓我有機會使用公平貿易的產品,真的很感激由這堂課了解了這麼重要的觀念!
     這堂課一開始看著他們介紹自己一陸走路點點滴滴艱辛的創業路程,真的是由衷佩服他們的勇氣與熱情,原本明明就有相當不錯的工作還有環境,卻寧可捨去那些富貴來做這些公平交易的創新性產品,他們讓我了解到年輕不是賺錢就好,真的要朝有意義的夢想去衝,不過他們只有兩個人做這些事真的太勞累了,希望在他們兩位勇敢的年輕人喪失熱情以前,可以有和他們一樣夢想的人幫助他們,課堂中學長也有提問到為什麼不直接用工廠去減少人力的問題? 但是他們也說這有太多成本與環境的問題阻擋著,要成就創業實在是不容易,繭裹子的商品真的很有藝術風格與時尚感,而且也讓我了解到,公平貿易不代表商品的價格就比較貴,他們真的是年輕人的典範。
      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只向錢看的人,有時候沒甚麼薪水或很累的工作背後,意義甚於一切,將來期許自己也能找到這樣的目標邁進。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TED Debate

        看完了正反兩方的辯論,兩方都有強而有力的根據,但是也都有相對應的drawback。以現階段來看,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面臨的是不穩定,就像片中一位觀眾所說的太陽能在陰天或雨天時就完全沒有發電效益了;風力如果能建在海面上可以解決佔地面積的問題,但是講者也是說"理論上"他並沒有提到建在海面上的負面影響,我覺得多少影響生態一定還是有的。
        核能,片中雖然說得像是地球上最乾淨的資源,然後安全性他只用一句"絕對安全"帶過,這句背後根本是個大問號!之前發生過的核災就是個當頭棒喝的反例,但是不可否認的,一樣以現階段來說它是發電效益最穩定也最高的發電資源,但是這只是效益方面,機會成本之高或許可以抵過他的高效益,但介於歷史教訓來看,我認為要想盡辦法替代核能,成本到底怎麼算,我覺得無從計量,沒有所謂的真正正確數據,也因為如此,許多永核者得以大肆站在這項論點像反核人士提出質疑。
       我的立場基本上是反核並發展替代能源解決電用量的問題,為什麼是基本上等等會說,我說的去核能並不是說立馬費核能然後利用新能源,這是不可能的,應該說我們現在應該不要再朝蓋核電廠這個方向發展,應該往替代能源這個發展方向才是,雖然替代能源的高效益和核廢料處理的升級或許都是發生在未來,但是我的論點就是立馬發展替代能源,既然都是未知數,為什麼路這麼多條部挑一條對人類後代比較低風險的路走。現在的核電廠當然繼續用,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發展方向是再生能源,目的是讓替代能源成為將來的主力發電項目,而到了那個時候再把核能這項不安全的能源廢掉。台灣核四廠的議題,要蓋可以,如果"沒有"安全疑慮效能又比核一、二、三好那就蓋,若沒有,那就是發展替代能源!而用電逐漸不足又要漲電費的情形,這絕對不是蓋核四的理由。
         台灣的產業........雖然我只是平凡大學生,但我真的認為早該轉型了,哪有還在用代工業這招一打打超過20年的,台灣明明就是個有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潛力且位置上的優勢還可以當國際貿易經濟流通之樞紐,有經濟流過,經濟就會起來,這點應該是大多數人都知道才是,未來應該要朝成為香港或上海這類型的城市發展,也就是產業轉型,應該是服務業為主、各國貿易必經之處的國家才對,這不僅解決了現在工廠龐大用電量的問題,還可以提升國家經濟,台灣真的不能再這麼封閉了......無力大學生的淺見。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電子四丙9826320陳逸軒


蘭嶼核廢料惡靈的前世今生


     最近,核電廠的相關議題爭論不斷,這次來自蘭嶼的講師像我們分享了台灣島上核電廠製造出來的核廢料給蘭嶼的居民們造成多大的傷害。看了許多駭人以及令人鼻酸的照片,追究其因,其實並不是核廢料這項東西有多恐怖,這個因素不是最主要的,並不是核廢料在害人,而是人在害人,是那些害人的人沒有將心比心,沒有做好適當的安全措施,才將核電廠無辜的工人們枉送性命。這些說起來都是慾望害的,如果人的慾望沒那麼強烈、如果那些台電工廠的上位者想賺錢的慾望沒有那麼強烈,強烈到泯滅人性只為了追求低成本和高利潤,別人死活與他何干,工人們會這樣一直被送進棺材嗎?這種人真的就只是個自私自利的社會敗類兼雜碎。這是個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並非全歸咎於"核電廠"。
     明天,許多反核人士就要上街遊行去反核了,但是他們到底是要反甚麼,坦白說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反甚麼,靠著標語"我是人,我反核"這種東西就能夠成為理由?很多社會大眾還是習慣地受媒體及他人影響,媒體只是個傳播媒介,並不是控制人民思想的暴君,這點我們都要想清楚。有人說反核是因為核廢料有害,而且天災來了像海嘯這種的很容易就造成無法挽救的悲劇,這點沒有錯,但是我們的用電呢?如果不是核能發電這種便宜的發電能源,我們現在還可以一度電4塊"、5塊? 核電廠如果夠安全那是不是應該就允許建蓋?這又是一項需要深度討論的議題,"夠安全"的定義到底是甚麼?人們的基準在哪裡?政府也應該搞懂人民的訴求點究竟到底在哪,而非一味的答非所問和沒意義的官腔,換個立場想,說個能夠說服人民的方法,不是口頭說服而是解釋所有的現象並評估給人民看,這點我就一直好奇政府為甚麼做不到,轉念一想也只能猜說講太細,一些貪汙名利爭鬥與政治的黑暗面便會浮現出來,因此一直避談,人民便一直質疑,而繼續惡性循環。
      台灣這20年,被以前比較落後的國家超越、被以前同等級的國家遠遠超越、被以前發展度極低的國家追上,我們進步的速度幾乎是原地踏步。政府與人民溝通的那座橋梁一直無法建立起來,政府應該用心去實踐真正的民主,而人民要練習客觀思考,而非無頭蒼蠅似的批判性思考,若兩方面只要有一方不去實踐,身為講話在台灣最沒分量的平凡大學生而言,我覺得台灣在近幾年是沒有甚麼希望的。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電子四丙9826320陳逸軒



咖啡正義   公平貿易

心得:

        老早就有聽說張老師服務學習的課非常直到去修,於是在大四下非常幸運地就修到這門數位包容與實踐。第一課就請到講師來為我們介紹一些有意義性的課題,不向很多客第一堂都沒幹嘛,交代些introduction of course就結束了,白白浪費3個小時的上課時間。而這門課,第一次上課就邀請了非常棒的講師介紹了一個專有名詞-------公平貿易。
       講師由一部"咖啡正義"紀錄片來說明公平貿易背後的真正意義,這方面是電子系同學很少去涉略的,有關交易的部份這方面的領域,我們鮮少接觸,但是我認為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身為一名厲害的工程師必須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商學觀念,像是行銷管理之類的,若沒有這類的知識,研發出來的東西往往不會是顧客需求以及市場取向。"咖啡正義"這部片揭開了許多消費者不了結的一快灰色地帶,看似平常的咖啡交誼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公平交易的定義在哪裡?為什麼有些好喝的咖啡卻沒有在知名超商販賣?一個資訊不對等的問題造成了消費者與生產者兩方面的受損,獲利最多的則是中間的商人,消費者必須去了解生產者的背後相關製程,當然這方面不可能讓消費者去一一去產品研發場地參觀或坐進一步了解,這些事情應該是由政府相關單位去執行,而咖啡正義這部紀錄片正說明政府的執行力尚未運轉完善,因此才會有紀錄片中咖啡的質和咖啡農得到的所得有著不對等的差異,因此,消費者對於"公平貿易"必須要了解,一方面關係到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照顧到生產者的權益,這種雙贏的局面應該盛行以達到真正的"公平貿易"